close

  
  生態的改善,讓城市充滿綠意(伍海濤 攝)
  換擋提速的“生態”跑
  紅網株洲站1月5日訊(株洲日報記者 王軍)2014年,舒展開“中國夢”的唯美畫捲,湘江中游的“明星城市”株洲,以時不我待的勇氣開啟新徵程,換擋提速大步“生態”跑。
  這一年,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納入國家試點;
  這一年,株洲獲評國家森林城市;
  這一年,株洲入選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;
  這一年,史上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辦法正式施行;新能源汽車計劃落地……一座生態宜居之城呼之欲出,隆冬的湘東大地處處暖意融融。
  給“三高”產業做減法
  作為國家“兩型社會”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,株洲怎麼下好生態這盤棋?決策者展開了廣泛調研和深度研判。
  市委書記賀安傑指出,走生態文明的發展道路,推進綠色發展,要以國際視野和理念,創新城市發展模式,提升城市的現代化、國際化水平和生態宜居水平,將株洲建設成具有獨特魅力的生態宜居城市,讓經濟發展的紅利普惠全體株洲人民。市委副書記、市長毛騰飛強調,要讓綠色成為株洲的底色,讓“工業文明、生態宜居”成為人們對株洲記憶的“符號”。
  “綠色發展”理念的引領,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淘汰落後產能,對高污染、高能耗丶高排放的企業堅決關停……我市堅持把加速產業轉型作為“生態”建設的重要途徑,全力推動產業由“高碳”向“低碳”、“黑色”向“綠色”、“製造”向“智造”轉變。
  一個個描繪生態藍本輪廓清晰,這場“先試先行”的戰役,處處可圈可點。
  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納入國家試點。2014年8月,第一個搬遷項目——醴陵旗濱玻璃成功點火投產,工廠舊址“退二進三”、打造為株洲版的“798”等改造計劃已經制定……這為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,全面提升清水塘老工業區的城市綜合功能,完成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開了一個好頭。
  “三個基本”行動成績斐然。在城區已拆除343根煙囪的基礎上,2014年又炸掉49根;在淘汰關停污染企業213家的基礎上,2014年又關閉淘汰38家企業(生產線);在解決河西全部排污口的基礎上,又截留解決了河東9個排放口。
  因為少了負重,這座年輕的城市實現了生態引領的輕鬆跑。
  給清潔產業做加法
  曾經的電動公交車被交通行業認為是雖然有顆環保的“綠心”,卻因充電時間長、行駛里程短,“腿短、乏力”。
  但現在,“儲電90千瓦時,可以跑上100公里……快速充電裝置可以讓這輛12米長的大公交車在10分鐘內充進50千瓦時的電。”憑藉雙電雙充、增程插電等技術方案,南車時代電動公司生產的電動公交車已擺脫“短腿乏力”的窘境,足可參加城市公交的“長跑競賽”。
  新能源汽車推廣快馬加鞭。2014年10月份,我市出台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方案》,鼓勵和支持在公交車、公用車、公務車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,提出2013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任務為1035輛,其中公交車不少於300輛、出租車200輛、其他(私車、公務車)535輛。
  此外,垃圾焚燒發電廠點火投產,淥鴻風力發電項目有6颱風機發電並網,全市完成屋頂太陽能27.5兆瓦裝機,一批節能環保的兩型項目取得了標誌性成果,深深地烙在這一年生態建設的光榮榜上。
  推廣清潔能源,城市的發展動力十足,實現了生態引領的快速跑。
  給山水做“鄉愁”文章
  城市綠油油、水靈靈,鄉村留得住鄉愁,看得到詩意。
  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,是我市生態創建路上的一次生動實踐。2014年9月25日,在山東淄博召開的全國森林城市論壇上,我市被國家林業局授予“國家森林城市”稱號。“工業綠洲、美麗新城”已名不虛傳。
  水生態文明建設亦如火如荼。2014年4月23日,經市政府常務(擴大)會議審議,原則通過了株洲市湘江保護和治理第一個“三年行動計劃”實施方案,計劃用3年時間,完成895個治理和保護項目,確保湘江株洲段以及淥江、洣水等主要支流水質提升。
  與此同時,我市環境治理首次向民資打開大門。2014年10月31日,市發改委在全省率先推出38個公共領域項目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、建設和運營,總投資額達186億元。引入民間資本,一方面,可彌補政府投入的不足,同時,民營資本要追求成本與收益,居民、企業需支付垃圾處理費用或會有所提高,運用價格杠桿,調節垃圾、污水的污染減少。
  守住綠水青山,城市發展後勁十足,生態引領健康跑。
  【對話高端】
  對話人:鄧輝軍(市政協委員)
  記者:你怎麼看待2014年我市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?
  鄧輝軍:改善生態環境,就是發展生產力。2014年,我市實施了更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,全面完成“三個基本”行動任務,在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道路上邁出堅實的腳步。應該說,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升級,生態環境好了,城市的軟實力提升了,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也提高了。一個社會和諧、經濟高效、生態良性循環的美好圖景,慢慢變成現實。
  記者:突出生態建設,株洲還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?
  鄧輝軍:株洲應該突出湘江污染綜合治理,大力實施高新產業振興工程,構建生態人居體系。同時,政府可出台相關文件,確保建立全域覆蓋的生態環境監測預警機制,加大環境執法力度,對環境污染實行“零容忍”,綜合運用法律、行政、經濟等措施打擊環境違法行為。  (原標題:株洲加減法為城市添綠 生態宜居之城呼之欲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r96yriz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